閩交院辦〔2013〕48號
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,全面落實依法治國要求,大力推進依法治校,建設現代大學制度,依據教育部《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》、省政府《福建省2013年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工作要點》和省交通運輸廳《2013年全省交通運輸法制工作要點》精神,結合學院實際,研究制定《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工作要點》。
一、深刻認識依法治校的重要意義
推進依法治校是學校適應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,發(fā)揮法治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,提高學校法治化、科學化水平的客觀需要;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,建立現代大學制度,提高學校管理水平與效益,維護學校、教師、學生各方合法權益,全面提升人才培養(yǎng)質量,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。
二、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
(一)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指導思想
全面推進依法治校,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,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,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,將堅持和改善學校黨的領導與學校的依法治理緊密結合起來;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,把立德樹人,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,加強廣大師生員工法律教育,提高師生的法律素質,培養(yǎng)社會主義合格公民;要堅持以人為本,依法辦學,積極落實教師、學生的主體地位,依法保障師生的合法權利;要切實轉變管理理念,提高管理效益,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(二)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總體要求
牢固樹立依法辦事、尊重章程、法律規(guī)則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,建立公正合法、系統完善的制度與程序,保證學校的辦學宗旨、教育活動與制度規(guī)范符合民主法治、自由平等、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;要以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為目標,落實和規(guī)范學校辦學自主權,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學校,學校依法辦學、自主管理,教師依法執(zhí)教,社會依法支持和參與學校管理的格局;要以提高學校章程及制度建設質量、規(guī)范和制約管理權力運行、推動基層民主建設、健全權利保障和救濟機制為著力點,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學校改革發(fā)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,全面提高學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;要切實落實師生主體地位,大力提高自律意識、服務意識,依法落實和保障師生的知情權、參與權、表達權和監(jiān)督權,積極建設民主校園、和諧校園、平安校園。
三、加強章程建設,健全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的制度體系
(一)依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學校章程
根據國家《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》,學校將研究制定章程,遵循法制統一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基本原則,以促進改革、增強學校自主權為導向,著力規(guī)范內部治理結構和權力運行規(guī)則,充分反映廣大教職員工、學生的意愿,凝練共同的理念與價值認同,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發(fā)展目標,突出科學性和可操作性。
(二)提高制度建設質量
學校制定章程或者關系師生權益的重要規(guī)章制度,將遵循民主、公開的程序,廣泛征求校內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。重大問題要采取聽證方式聽取意見,并以適當方式反饋意見采納情況,保證師生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,合理訴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體現。根據法律和章程的原則與要求,制定并完善教學、科研、學生、人事、資產與財務、后勤、安全、對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,建立健全各種辦事程序、內部機構組織規(guī)則、議事規(guī)則等,形成健全、規(guī)范、統一的制度體系。
(三)建立健全規(guī)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和清理制度
按照法制統一的原則,及時對校內規(guī)章制度進行審查。繼續(xù)建立健全符合學院發(fā)展實際的各項規(guī)章制度,對尚存在制度缺失的要抓緊建立相關規(guī)章制度,對已不適應學院當前發(fā)展實際和要求、與上級法律法規(guī)相抵觸、不一致,或者相互之間不協調的制度,要及時修訂或廢止。
四、健全科學決策、民主管理機制,完善學校治理結構
(一)依法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
堅持以人為本,依法辦學,加強黨對學校的領導,依法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,完善校內重大事項集體決策規(guī)則,大力推進學校決策的科學化、民主化、法治化。依法明確黨委會、院長辦公會的職權范圍和決策規(guī)則,發(fā)揮學術委員會等組織在決策中的作用;探索建立有行業(yè)企業(yè)人員參加的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,形成校企合作決策機制。堅持以教學、科研為中心,積極探索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體制,保障學術權力按照學術規(guī)律相對獨立行使。
(二)完善民主管理和監(jiān)督機制
探索形成決策權、執(zhí)行權與監(jiān)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內部治理結構,保證管理與決策執(zhí)行的規(guī)范、廉潔、高效。按照精簡、高效的原則和為教師、學生提供便利服務的要求,自主設置職能部門,明確職能部門的職責、權限與分工,健全重要部門、崗位的權力監(jiān)督與制約機制,完善預防職務犯罪和商業(yè)賄賂的制度措施。
1.堅持和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,充分發(fā)揮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為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監(jiān)督主渠道的作用。自覺、主動地依法接受教育行政部門和其它部門的管理,主動地接受社會監(jiān)督。
2.實施校務公開制度。學校改革與發(fā)展的重大決策、學校財務收支情況和福利待遇以及教職工的職稱評審、評先、年度考核等要及時向教職工公布,學校的招生規(guī)定、收費項目與標準等要及時向學生、家長和社會公開。
3.建立事故報告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。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,對學校發(fā)生的各類突發(fā)事件、事故及處理情況,相關部門、教師要及時上報,對壓報、瞞報或延誤報告的人員,追究其責任。
五、依法辦學,落實師生主體地位,營造自由平等法治的育人環(huán)境
(一)加強教育教學管理
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,依法規(guī)范辦學行為,全面執(zhí)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,注重教育教學效果,形成良好的校風、教風和學風。大力弘揚平等意識,在體制和制度上落實和體現師生平等、性別平等、民族平等理念。
(二)強化學校人事管理
建立崗位責任制,明確學校各部門、各崗位工作職責,使各項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實施。依法加強對教師的管理,依法聘任教師,依法提供相應工作條件,保障教師實施教育教學活動、開展科學研究和參加進修等權利。依法保障教職工福利待遇,保障教師通過校內民主管理機制參與學校管理。在保障教師合法權益的同時,對教師履行職責和義務的情況進行考核,從“德、能、勤、績”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。
(三)嚴格財務和資產管理
認真貫徹執(zhí)行各項財經政策,不斷完善學校財務各項規(guī)章制度。嚴格財務紀律、經費預算、報銷審核、執(zhí)行和決算制度,強化內部控制監(jiān)督制約機制;切實加強對各項財政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(jiān)督,嚴格規(guī)范資金使用。依法做好國有資產管理,做到責任明確,制度細化,賬實相符。
(四)實施校內申訴制度
建立健全學校內部申訴、調解機構。對教師、學生因對學校作出的有關處理而提起的申訴事件,要根據申訴制度及時受理,并按程序處理,做到公開公正執(zhí)法,形成對學校管理權的制約機制,保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,自覺尊重并維護廣大師生的合法權益。
(五)加強校園安全管理
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制度,加強對廣大師生的安全教育,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,實現安全教育制度化、規(guī)范化,強化學校生活、活動設施的安全檢查,預防和減少學生傷害事故。落實學校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,改善學校治安防范設施,嚴格門衛(wèi)制度,結合創(chuàng)建“平安校園”活動,加大校園周邊環(huán)境的整治力度,維護校園的安全與秩序,促進校園周邊環(huán)境健康安全,以爭創(chuàng)“平安校園”來推動學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開展。
六、健全校內糾紛解決機制,有效化解矛盾糾紛
堅持把法治作為解決校內矛盾和沖突的的基本方式,建立并綜合運用信訪、調解、申訴、仲裁等各種爭議解決機制,處理學校內部各種利益糾紛。對難于在校內完全解決的糾紛,應當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有關行政機關、仲裁機構、社會調解組織或者司法機關依法解決。
七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,形成深厚的學校法治文化氛圍
切實加強對學校領導干部、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依法治校意識與能力的培養(yǎng)。校領導和中層管理干部要帶頭增強學法、尊法、守法、用法意識,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手段解決教育改革發(fā)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。認真組織教師的法制宣傳教育,提高教師依法執(zhí)教的能力。加強和改善學生法制教育,開展好“法律進課堂”活動。堅持把法治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將平等自由意識、權利義務觀念、規(guī)則意識、契約精神等理念,滲透到學生行為規(guī)則、日常教學要求當中,凝練到學校教育理念當中,努力營造體現法治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。